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水路运输电子证照第13部分: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解读
交通运输部于2024年12月19日批准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水路运输电子证照第13部分: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JT/T 1385.13—2024),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
一、制定背景
电子证照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颁发的、能够证明资格或权利等凭证类文件的数据文件。政务电子证照由机关事业单位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受委托的社会组织经有效可靠的电子签名后签发或出具,与纸质证照具有同样的使用效力。2018年11月16日,国家正式发布《电子证照 总体技术架构》(GB/T 36901)、《电子证照 录信息规范》(GB/T 36902)、《电子证照 元数据规范》(GB/T 36903)、《电子证照 标识规范》(GB/T 36904)、《电子证照 文件技术要求》(GB/T 36905)和《电子证照 共享服务接口规范》(GB/T 36906)6项国家标准,指导电子证照应用和共享。同时,国务院也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和《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令2019年第716号),明确“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确定了电子证照的法律地位和推广应用方式。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不断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证照正在大力开展应用推广,逐步替代纸质证照,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便民服务中发挥作用,提升了行政效率,便利了人民群众办事。但在交通运输领域缺乏行业电子证照标准指导应用,证照在版式样式、信息内容上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给电子证照共享、互认互信和跨地区网上办事带来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并推动电子证照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全面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行业标准《水路运输电子证照 第13部分: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的制定工作。
二、标准的定位和作用
本标准规定了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的电子证照文件要求、外观样式及信息内容,适用于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的生成、数据处理、交换与共享。
本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推动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的应用,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加快传统运输业态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运输服务线上线下深入融合,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方便办事企业。同时,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部委间、部省间的证照信息共享效率,为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可信数据开放、证照互信互认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监管能力。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电子证照类型和文件要求
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包含中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试点沿海捎带业务备案证明书和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非五星旗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批准书两类。电子证照文件符合GB/T 36905的规定,按GB/T 33190的要求生成版式文档格式;同时,共享服务的接口符合GB/T 36901及GB/T 36906的规定。
(二)电子证照外观样式
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外观样式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
第一,电子证照外观样式设计符合国家标准GB/T 36905—2018中第8章照面样式要求。
第二,结合电子证照国标及交通运输电子证照的实际要求,标准从规格尺寸、版面内容及编排(标题、表格编排、记载事项信息、边框、底纹、电子印章、二维码、监制信息)、样式等方面进行约束,以便电子证照的规范生成和电子证照库的统一建设。
(三)电子证照信息内容
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在规范证照包含的信息内容方面,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关于元数据的指导原则和在用实体证照的照面信息。
国家标准GB/T 36903要求电子证照包含证照三大类文字信息: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及加注件信息。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的基础信息按照GB/T 36902和GB/T 36903的规定定义了电子证照共有的元数据项,业务信息定义了根据本证照业务需求扩展的元数据项,加注件信息定义了电子证照加注件应用的元数据项。电子证照信息内容中元数据的中文名称、定义、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值域、短名、约束、取值示例等属性遵循GB/T 36903的规定。
(四)附录A
按照现行纸质证照主要采纳的证书编号规则,统一规范了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的证书编号规则。
四、实施注意事项
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批准书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证照启用后,纸质证照停止使用抑或并行使用,应按照业务管理部门具体要求执行。电子证照文件的查询和验真服务由电子证照发放系统提供。本标准的内容引用了GB/T 36901~36906电子证照系列标准和JT/T 69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系列标准,标准实施中应加强与相关标准的协同应用。
文稿编纂: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刘婷
文稿审核: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田士海